Wednesday, 5 February 2020

想讀研究所的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實驗室?




你的夢想只是你想像中的樣子
那要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追逐這個夢呢?
很簡單,先從這個夢想的小版本開始實踐起
從過程中你就能體會這個夢想的真實樣貌,以及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了

昨天下午花了點時間跟一位大學部學生講這概念。學生說他碩班想去成大以外的學校唸研究所,但又不確定能否考得上,所以要等推甄上或考上後,再去想要跟哪位老師,然後再去找老師談話。
我說,這樣不是很冒險嗎?你對那個學校的校風,對那個系所的氛圍,對該系的老師研究範疇完全不瞭解,僅憑著單薄的印象,甚至是網路上微薄的資訊就決定投注時間準備推甄和考試,那萬一考進去後,發現沒有想跟的老師怎麼辦?隨便選一個人當指導老師的話,就不意外很多人到碩一下或碩二上才覺得很不適應想換指導老師啊,這當中還很多人發現系上沒有其他適合的老師能換,又沒決心休學,最終用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把碩班念完,拿了一紙用多年青春換來,只有苦澀卻沒有成就感的畢業證書和一本自己也看不懂在幹嘛的論文,何必咧?
學生又問我,若是在推甄上或考上前就找老師,那老師不會認為說,你又不一定進得來我們的研究所,幹嘛浪費我的時間跟你面談?
關於這問題,每個老師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樣,所以我無法幫別的老師回答。就我自己而言,因為我是做基礎科學研究的,不像產學研究一樣,有很多實作題目,學生就算入門後發現興趣不大,但至少有一個“把成品做出來”的明確目標可以努力。反之,在我做的基礎科學研究,需要很多的邏輯思辨,也需要花很多心力去規劃如何去一一檢測各個假說,這過程中可能很多努力都會在嘗試後發現路斷了,做白工,也可能會發現假說是永遠測不完的,所以沒有明確的終點線在前方。也因此,我想找的是可以和我建立良好溝通的學生,這很需要花時間培養默契。此外,我也需要花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掘邏輯上的空缺,並思考如何填補空缺的能力,這樣的培養過程很花時間心力,你越早來找我,我們就能越早開始這樣的培訓過程。所以對我來說,並沒有所謂大學就來進實驗室,是“太早”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找一位指導老師念研究所,不管是碩班還是博班,其實是比找一個人交往還要更慎重的事情。談戀愛交往,你可以今天告白牽手,回家想想不妥後,隔天或下個月提出分手。當然找指導老師,理論上也能這樣,但多少人能做到?多數人在發現不合後,都還是會拖上半年一年的吧?所以你這賣身契一簽下去就要好幾年,怎麼可以不慎重!
因為碩班博班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你要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研究,還有適不適合跟著某個特定的老師做研究?在時間空間經濟許可的情況下,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提前開始試水溫,從及早聯繫老師開始(記得要寄信先約時間!)。從和老師以及和實驗室成員面談,開始去實際觀察體驗這樣的氛圍和溝通方式適不適合自己。若是第一關過了,那看能否做個小專題。透過實際演練,來觀察這個老師的指導方式適不適合自己,實驗室內的互動,對自己的研究有沒有實質上或思考上的幫助,這些無論對於學生或指導老師,都是有助於判斷雙方適不適合一起走過碩班或博班的研究歷程的依據。
最後,我想特別跟生態演化領域的學生說,透過這幾年的觀察,我發現不同國立大學的碩班畢業證書在找工作上差異不大,但能否跟到一個能培養你能力的老師,無論是思考上,處理事情能力上,或實驗技術上的,才是最終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比較大影響的事情。所以,選碩班時,別再盲目追逐校名了。想做研究的話,找一個和你合得來的老師,把你的腦力心力花在你真正感興趣的研究問題上,把大學四年累積下來的知識能量用在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吧!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Oct 31, 2018 by Echo YH Hsu

No comments:

PhD studentship: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extra-pair mating in birds

  PhD studentship based in Taiwan 2025-2029 About the Project: Extra-pair mating occurs when an individual mates with one(s) outside of 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