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6 August 2020

徵求博士班學生:研究水鳥的婚配制度

在野生動物中,婚配制度對於性擇,親代照顧,以及其他社會行為都有很大的影響。儘管已經有許多學者在研究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包含偶外配對)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被維持的,但我們對於一妻多夫制的瞭解仍然相當有限。水鳥的婚配制度多樣性高,是很適合被用來研究婚配制度演化的類群。本計劃的目標即在使用台灣的繁殖水鳥作為研究類群,探究性別角色逆轉的形成原因和維持機制。

 

我們想徵求一位對於演化生態學以及行為生態學有高度興趣和熱忱的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一起來探究婚配制度的演化。這個研究必須要在人類居住區域進行大量的田野調查,因此,這位學生必須有能力並且有意願進行田野調查,並能夠和非研究者的居民進行溝通協調。田野工作包含尋找巢位,繫放鳥類個體,採集血液樣本供DNA分析使用,並追蹤個體行為。在田野調查季節結束後,需要使用分子技術進行親子鑑定,並使用軟體建立該族群的族譜。因此,具有鳥類繫放或繁殖鳥類調查經驗者會優先考慮。

 

這位博士班學生將由成大生科系許祐薫助理教授,以及英國 University of Bath  Tamás Székely 教授共同指導,兩位老師皆長期研究鳥類婚配制度的演化。Tamás Székely 教授為匈牙利政府所資助的ÉLVONALSHROEBIRD SCIENCE研究計畫中的核心成員,透過參與這個計畫,將有機會和全球多個國家的水鳥研究者進行合作交流。

 

這位博士班學生將會在成大生科系註冊,且遵循該系的修課與畢業標準。本計劃涵蓋這位學生的田野調查及實驗費用,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的費用,以及讓這位學生以 visiting student 的身份到英國參訪 Tamás Székely 教授研究團隊的花費。除上述所列經費外,第一年的獎助學金以成大生科系研究生助學金為主(需擔任助教才能領取),並視第一年的表現增加第二年以後的獎助學金。

 

有興趣申請的學生,請在2020915日前(2021春季班),將你的英文履歷(包含兩位推薦人的名單和聯絡方式),研究興趣(包含過去研究經驗和未來研究興趣與方向),學士班以及碩士班的成績單等,所有檔案皆應用英文撰寫,並合併為單一 PDF 檔案,寄至 yuhsunhsu@mail.ncku.edu.tw。在截止日後,我們會盡快通知順利通過第一階段書面審查的申請者,並安排和兩位指導老師進行面試(視訊可)。順利通過面試者,必須在2020年九月底至十月初前完成成功大學博班系統申請。對於研究主題,研究內容,以及申請過程有其他問題,請聯絡許祐薫老師(yuhsunhsu@mail.ncku.edu.tw)。

 

 

許祐薫https://sites.google.com/site/yuhsunhsu/

研究著作(選列)

Hsu, Y.-H.. The consequences of infidelity in non-human animals. In: Handbook of Infidelity. Expected in 2020. Edited by T. Shackelford & T. DeLec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vited review. Accepted.

Hsu, Y.-H., R. B. Cocroft, R. L. Snyder & C.-P. Lin. 2018. You stay, but I hop: Host-shifting near and far co-dominated the evolution of Enchenopatreehoppers. Ecology and Evolution 8(4): 1954-1965.

Hsu, Y.-H., J. Schroeder, I. Winney, T. Burke & S. Nakagawa. 2015. Are extra-pair males different from cuckolded males? A case study and 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Molecular Ecology 24(7): 1558-71

 

Tamás Székelyhttps://researchportal.bath.ac.uk/en/persons/tamas-szekely/fingerprints/

研究著作(選列)

Kubelka, V., M. Šálek, P. Tomkovich, Zs. Végvári, R. Freckleton & T. Székely. 2018. Global pattern of nest predation is disrupted by climate change in shorebirds. Science 362: 680-683.

Eberhart-Phillips, L. J., C. Küpper, M. C. Carmona-Isunza, O. Vincze, S. Zefania, M. Cruz-López, A. Kosztolányi, T. E. Miller, Z. Barta, I. C. Cuthill, T. Burke, T. Székely, J. I. Hoffman & O. Krüger. 2018. Demographic causes of adult sex ratio variation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parental cooper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651

Pipoly, I., V. Bókony, M. Kirkpatrick, P. F. Donald, T. Székely & A. Liker. 2015. The genetic sex-determination system predicts adult sex ratios in tetrapods. Nature 527: 91 – 94.

 

 

 

其他相關資訊網頁連結:

 

ÉLVONAL SHROEBIRD SCIENCE: https://elvonalshorebirds.com

成大生科系:https://www.bio.ncku.edu.tw

 

PhD POSITION: Breeding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mating systems in shorebirds in Taiwan

Mating systems can influence sexual selection, parental behaviour, and other social behaivours in wild animals. Despite many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everal common mating systems such as polygamy and monogamy (with or without extra-pair mating), our understanding on polyandry remains limited. The diverse mating systems in shorebirds make them an ideal system to study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ex-role reversal in polyand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entship is to investigate these fundamental issues by means of fieldwork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on breeding shorebirds in Taiwan.

 

We seek one bright and highly motivated student with strong interests in evolutionary ecology and behavioural ecology.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is expected to conduct extensive fieldwork in residential areas, so strong willingness to conduct fieldwork and good communication ability with residents are essential. This student will search for nests, trap and ring birds, take blood samples and record their behaviours. In addition, this student will use molecular methods to reconstruct the pedigree of avian population(s). Previous experience with avian field biology and the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is important.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be co-supervised by Yu-Hsun Hsu and Tamás Székely. Both supervisors share their research interests on the evolution of avian mating systems. Professor Tamás Székely is one of the core members of the ÉLVONAL SHROEBIRD SCIENCE. By participating in this PhD project,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ma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and collaborate with other shorebird ornithologists.

 

This student will be based in the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i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 (https://www.bio.ncku.edu.tw/english). Full funding is available by the ÉLVONAL SHOREBIRD SCIENCE to cover the fieldwork, attending conferences and visiting Tamás Székely in the University of Bath, UK. Scholarship for the first year will be provided by NCKU. The amount of scholarship may increase by Yu-Hsun Hsu’s grant funding for the second year onwards depending on your performance. 

 

To apply, please send your CV, the name of two referees, and a concise statement of your research interests, the transcripts of your BSc and MSc as a single PDF file to yuhsunhsu@mail.ncku.edu.tw. All documents should be in English. The deadline of application is 15th September 2020. A double interviews with both Yu-Hsun Hsu and Tamás Székely will be held soon thereafter. After the interviews,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need to go through the official application process in NCKU before 10th October 2020.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is position, please contact Yu-Hsun Hsu (yuhsunhsu@mail.ncku.edu.tw).

 

 

Websites with related information:

 

Yu-Hsun Hsu: https://sites.google.com/site/yuhsunhsu/

Hsu, Y.-H.. The consequences of infidelity in non-human animals. In: Handbook of Infidelity. Expected in 2020. Edited by T. Shackelford & T. DeLec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vited review. Accepted.

Hsu, Y.-H., R. B. Cocroft, R. L. Snyder & C.-P. Lin. 2018. You stay, but I hop: Host-shifting near and far co-dominated the evolution of Enchenopatreehoppers. Ecology and Evolution 8(4): 1954-1965.

Hsu, Y.-H., J. Schroeder, I. Winney, T. Burke & S. Nakagawa. 2015. Are extra-pair males different from cuckolded males? A case study and 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Molecular Ecology 24(7): 1558-71

 

Tamás Székelyhttps://researchportal.bath.ac.uk/en/persons/tamas-szekely

Kubelka, V., M. Šálek, P. Tomkovich, Zs. Végvári, R. Freckleton & T. Székely. 2018. Global pattern of nest predation is disrupted by climate change in shorebirds. Science 362: 680-683.

Eberhart-Phillips, L. J., C. Küpper, M. C. Carmona-Isunza, O. Vincze, S. Zefania, M. Cruz-López, A. Kosztolányi, T. E. Miller, Z. Barta, I. C. Cuthill, T. Burke, T. Székely, J. I. Hoffman & O. Krüger. 2018. Demographic causes of adult sex ratio variation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parental cooper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651

Pipoly, I., V. Bókony, M. Kirkpatrick, P. F. Donald, T. Székely & A. Liker. 2015. The genetic sex-determination system predicts adult sex ratios in tetrapods. Nature 527: 91 – 94.

 

 

ÉLVONAL SHROEBIRD SCIENCE: https://elvonalshorebirds.com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in NCKU: https://www.bio.ncku.edu.tw   

Thursday 18 June 2020

開課與教學:脊椎動物學

許祐薫(Hsu, Yu-Hsun)
18th June, 2020


終於上完這學期最後一堂脊椎動物學,也終於完成了一整個學期的夢想課程設計!

初始:課程設計


在上學期末,課程設計之初,我就想將這門課定位成跨領域課程。當然這個跨領域是相對性的,所以依舊偏重在生態演化方面,但總之不只侷限於分類學。

一開始訂出的課程概述和學習目標分別是:


講授脊椎動物之形態特徵,並根據其生理生態、遺傳、發生等各方面事實,決定其分類地位,進而了解各類間的親緣關係與對環境之適應。
Starting from the Tree of Life,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morphology, physiology, behavior, adaptation, evolution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different vertebrate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also need to read academic articles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is subject.
·  講授脊椎動物的演化起源與演化歷史
·  說明脊椎動物各分類群的親緣關係與形態特徵
·  瞭解脊椎動物各分類群的適應
·  閱讀近代的脊椎動物學研究文獻,瞭解各研究領域現況

奠基於這樣的課程概述和學習目標,將課程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佔學期超過三分之二的比重,主要是課程講述。

備課:內容講述


因為我其實已經忘掉當年自己上的脊椎動物學(我只記得課程內容很有趣,去梅峰抓小鼠時陷阱的花生醬很香,還有跟伍融學姊一起在冷冷亮亮星星好靠近的星空下吃泡麵聊夢想很開心XD),所以每週都緊抓著去年新出的 Vertebrate Life 10th Edition 硬啃。

從脊椎動物的起源開始,隨著魚類的出現,再到四足類的出現,上到陸地後,又形成兩大類群的適應。遇到看不懂或覺得解釋不清楚的,就用關鍵字回頭查原始文獻。某些機制不容易理解的,再去找能說明清楚的文獻佐證,最多的一次,一週的課程補充了13篇文章進入課程內容裡。擔心學生們對於某些類群比較陌生,還要找圖片和影片增加大家的熟悉感(也因此發現鱷魚會跑步~超可愛)。

在這部分的課程裡,把分類,演化,以及分類和演化的差異,行為生態,型態適應,行為適應,甚至一些生理和演化發育學都囊括進去了。遇到某些現象,除了課本內容提到的可能機制外,也會請同學們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釋,以及要如何檢驗這樣的可能性。

只是雖然準備的不少,但因為橫跨的類群很多,加上這學期其他的課也不少,更多是我動作太慢,基本上一小時的課都要花 1-1.5 天準備,所以每週都是上課當天凌晨才備完課,上課時看著投影片,都覺得有開箱驚喜XDDD

分組報告與心得


課程的第二部分,是同學們分組報告近期文獻。這是在學期初就跟同學們說明了,因為基本上現在在脊椎動物學研究中,只有少數機會能單做分類學研究,因此我想利用這門課,把生態演化相關的子領域帶進來,藉由帶著同學們閱讀近年來發表的相關文獻,瞭解在脊椎動物中,現行研究大概有哪些方向,關注哪些議題。

這部分區分成四大主題,行為生態,演化生態,分子演化,和族群遺傳(但其實選用的文獻有時候會跨不同主題,畢竟這才是實際狀況)。每週上課我會先花一些時間概略介紹一個領域的主題,講述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見的分析方法的核心概念和結果怎麼判讀,協助全班學生建立基本概念後,隔週則請同學們報告上週介紹主題的相關文獻。

由於我所選的文獻都是 2019-2020 年之間發表的,基本上又都是蠻硬的文章,知道對大學部學生來說有相當的難度,但又不想因此降低文章難度,反而讓同學們錯估現今研究的樣貌。因此,我讓每組都能跟我約時間討論文章,但並不強制要討論(其實不來我比較輕鬆,但最後幾乎所有組別都有討論到)。

有些組別遇到的主題剛好是該組學生比較陌生的,就會分別約三到四次討論,一步步從只看懂大概輪廓,到最後一次預講和修改投影片。由於是學生報告,我其實也不會把所有文章看到滴水不漏然後一一講解清楚,通常是講個大概,確定他們有瞭解到一定程度後,後續請他們再接著自己查詢和思考。

這些討論雖然很花時間,但也讓我有機會認識每一位學生,並能夠在瞭解大學部學生的知識背景和思考模式後,帶著他們瞭解每篇文獻,其實是蠻有趣的經歷。

最後一部分,則是請每位同學(包含報告者)在每週課程結束後,都要繳交心得報告。心得報告分成三個部分:文章摘要,文章感想(包含若有機會重做這研究,會補足哪些點),和給報吿者的建議。等到每週心得報告批閱完畢,再將給各組的心得分別彙整,匿名後提供給各組參考,希望學生們能夠從這些建議中學習。

收合與接續


這門課的設計與教學,其實受到許多前輩的啟發和協助。但畢竟教學實在不是我的強項(畢竟也才教了1.5年)(而且我生性害羞內向沈默寡言),因此很感謝有些學生在課程過程中,會私下提供一些建議以及從學生角度的看法,讓我能及時在學期中做一些調整。並且也請同學們填寫教學意見調查表,讓我能從中更知道學生們的看法,作為之後開課時修改的依據。所以,說實在的,明年的課會不會使用一樣的教學方法,還很難說,先等看到學生們的意見再考慮~

這整個過程,不管是對於我,還是對於學生,其實都是堂囉唆的課。我也蠻驚訝在極少學生對生態與演化感興趣的現在,還有將近 30 位學生,竟然沒有退選,跟著我上完一整個學期的課!

在今天最後一堂課下課前,我問同學們覺得在這門課有學到東西的請舉手,基本上全班都舉手了(他們知道我成績都打得差不多了,所以應該不會全是假的啦 XD)。那一刻,姑且不論之後看到的教學意見評論會是如何,我很開心自己投注的心力,對學生來說是有一些些意義的。

最後最後,這樣開課真是太累了,我應該一年只會開一門像這樣的課吧XDDDD

Saturday 23 May 2020

追尋:從愛跑野外的昆蟲少年,到鳥類行為的生態演化研究生

王朝威(WANG, Chao-Wei
223rd May, 2020


人,往往都會有嚮往,雖然現實常常事與願違,但透過一點一滴的學習努力,多看多聽多學,一步一步往夢想邁進,也是能慢慢的推敲出自己的目標。


我是今年正準備大學畢業,生態相關領域的學生。

一切都從愛跑野外開始

出自於對昆蟲的熱愛,所以大學時選填了生態相關的科系,並在入學那年加入了系上的昆蟲實驗室。在大學生活中,無論是實驗室或是基礎課程,都與我的想像相去甚遠,對當時的我來說,比起唸死板板的基礎理論課程,我更熱衷於到戶外採集、觀察生態,或是參加國內其他單位舉辦的標本製作課程。


小蛾類標本製作課程(左)與鳥類標本製作課程(右)


當時我覺得,這些課程所教授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根本遙不可及。或許是一種逃避,我常常一個人沉浸在野外。那時上修了一堂兩棲爬行動物學,也硬背記下了不少的理論,但這堂課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無尾目兩棲類的辨識,花了一年的時間,我把全台灣的蛙類都看齊了。同一年內,台灣的樹蛙科透過遺傳以及形態特徵,分類出三個新的物種。我很興奮地去看了臺師大團隊在   PLOS ONE 新種發表的文章,但卻發現文章的大部分內容我都看不懂。這時我才了解到,以前認為枯燥乏味的東西,其實是科學家用科學的方法讓人們去理解自然生態的有趣之處。如果只是純粹跑跑野外、拍拍照,而沒有將所見所聞以資料的形式整理起來,很快的就會被遺忘掉。縱使記錄到很有趣的生態行為,都很難讓更多人看到,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A)點燈時驅光而來的蛾類; (B)用竹葉作為巢材的山紅頭; (C)在南臺灣零星分布的巴氏小雨蛙


公民科學:把觀察轉換成資料

在我跑山採集昆蟲時,常會在路燈下看到許多蛾類,或是在路上看到被壓死的動物,我最早開始以資料形式上傳我的紀錄是從路殺社以及慕光之城開始。那些可能會被遺忘在手機角落的照片,加上座標點位和環境特徵,就能成為其他研究者能夠使用的資料。資料的累積,除了可以建立物種組成的資料庫,還可以用來瞭解當地生物面臨的現況,而且還能獲得特生中心每年寄來的一些小禮物。

(A)中鳥網死亡的領角鴞; (B)路殺的黃小鷺; (C)中鳥網死亡的褐頭鷦鶯

一開始的路殺調查純粹只是看到一件記一件,各個地方的努力量不一致。在系統化路殺調查開始後,我與台南鳥會以及台南荒的夥伴每個月固定時間,固定路線,都會在台南高鐵附近進行路殺調查。附近都是台糖的農地,佃農會跟台糖租農地來種西瓜、番茄、牧草,人鳥衝突也因此而產生。幾年前保育觀念還未那麼普及時,常在路邊發現鳥網,絕大多數中網的都是白頭翁、麻雀、紅鳩等中小型鳥類。中網的鳥大部分會死去,但是,造成瓜農農損的最大元兇「環頸雉」是保育類的物種,且細網目的鳥網根本網不住牠們,卻造成其他無辜的鳥種受害,最嚴重的時候一年內就記錄超過百隻的鳥類死於鳥網。不只是農用鳥網,捉鳥人的鳥網也很猖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台糖次森林中的網子,上面掛著兩隻領角鴞、虎鶇跟許多的白頭翁,那時的我還不懂認鳥,甚至連回傳路殺紀錄都無法確認物種,回去對圖鑑並送屍體到鳥會後,我開始我的賞鳥生涯。這幾年來,每年都會發現不少的鳥網,台南鳥會與瓜農之間慢慢達成共識後,推行環頸雉友善西瓜,鳥網情況就沒那麼嚴重,但偶爾還是會發現幾張捉鳥人架的網。

解開中鳥網的(A, B)赤腰燕和(C)白頭翁

在因緣際會下,剛開始賞鳥的我接觸了   eBird,這個全球化的鳥類資料庫,在每次的賞鳥旅途中記錄下所有看到的鳥種。因為不熟悉也懂得不是很多,又時常是一個人跑野外,一開始常常會收到審查者的確認信件(非常感謝審查者的細心回覆。隨著收到信件的頻率慢慢減少,認鳥的功力也日漸增加,鳥齡的第三年,在   eBird 上記錄的鳥種超過   330 種。鳥類在生物類群中真的算是比較難以辨識的類群,因為物種多樣性高,體色多變,山鳥很多時候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必須用聲音來辨識,大部分的水鳥都有近似種,常大量混群,部分冬羽時難以從外觀辨識。因為鳥類的物種多樣性高,容易觀察到複雜的行為,我深深的迷上了鳥類。

踏上研究之旅

現在的我,除了偶爾進行   NGO 以及顧問公司物種調查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進行鳥類調查、記錄行為以及研讀鳥類行為的文章,在誤打誤撞下我找到新的目標了,我對於鳥類的偶外配對行為(extra-pair mating)十分的感興趣。

偶外配對發生在許多鳥種中,特別是在雀形目鳥類,偶外配對可以額外增加雄鳥的子代數量,對雄鳥有利。但是,偶外配對對於雌鳥來說相對風險較大,例如,配偶可能會減少對雛鳥的照顧或感染疾病…等,所以長期以來研究者普遍認為雌鳥應該能從偶外配對中獲得好處,讓利大於弊,這個行為才會在鳥類中普遍存在。

歷年來有數個假說探討該行為存在的原因及影響性,最廣為人知的是好基因假說(Good genes hypothesis)以及基因相容性假說(Genetic compatibility hypothesis)。這兩者都是適應性假說,認為雌性透過和特定雄性進行偶外配對,是為了讓子代有好的基因或好的基因組合,增加子代的適存度(fitness)。

除此之外,近年來也有研究者提出環境依變假說(context dependent hypothesis),認為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會雌鳥能透過偶外配對獲得較大適存度,或非適應性假說(non-adaptive hypothesis),認為偶外配對行為對於雌鳥不見得有利。雖然有許多假說嘗試解釋雌鳥的偶外配對行為,但各個假說都有支持或不支持的證據,也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在未來的兩年內,我希望能更透徹的瞭解這個行為的演化。

Wednesday 19 February 2020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

Yu-Hsun Hsu
19th Feb, 2020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這是最常見的稱呼,但也有人會稱其為 alternative mating strategy),根據維基上的定義 “An alternative mating strategy is a strategy used by male or female animals, often with distinct phenotypes, that differs from the prevailing mating strategy of their sex.” 簡單來說,就是一般而言只有體型大且會打架的雄性會有很高的交配機會,但在一些物種當中,其他雄性會發展出替代的方案,讓體型比較小或比較不會打架的個體也能獲得交配機會。有篇回顧型文章在看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 的演化,還蠻有趣的,推薦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Neff & Svensson, 2013)。

在經典案例中,通常這些採用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 雄性的形態上也會和 alpha male (有時也會稱為 territorial male  parental males,視各物種中這類主要的繁殖雄性的特色而定長得不一樣,例如海綿等足蟲,或是 cichlid fish  bluegill sunfish 等。常見的策略是模仿雌魚或讓體型變的超小,降低 alpha male 的警戒心,好讓自己有機會靠近性成熟的雌性。許多情況下,這類型的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 是有遺傳控制的,而且採用不同策略的雄性之間,生活史很可能會非常不一樣。舉例來說,在 bluegill sunfish 中,parental male 要長到七歲才到達性成熟,但 cuckolder male 在兩歲時就已經性成熟了,兩歲時就能以 sneaker 的方式繁殖(躲在繁殖魚的巢附近,伺機釋放精子),四歲後就發育成用 satellite 的方式繁殖(satellite male 的外觀跟雌魚很像,能降低領域雄魚的警戒心,比較不會被趕走)。

相對應於生活史的不同,有些物種中,採用不同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 的雄魚還有其他方面的差異,像是性腺發育,能量的使用和脂肪累積等,甚至也會有不同的遺傳差異。舉上面提到的 bluegill sunfish 為例,解剖發現 sneaker male 的性腺所佔的體積很大,投注許多能量在上面(Miller, 2015),這也符合我們一般認為靠 sperm competition 而不是雄性競爭來最大化繁殖成功率的雄性,會投注較多能量在性腺發育而且睪丸會比較大的觀點。

另一方面,在 cichlid fish 中雄魚分成資產階級魚 (bourgeius male) 跟侏儒魚 (dwarf male),資產階級魚在剛到達性成熟時,體型還小,會先以 sneaker 的方式在其他雄魚的巢區偷襲,用來獲得繁殖的機會,但他們會繼續長大變成築巢的雄魚 (nest male)。而侏儒魚則是在體型很小的時候就到達性成熟。近期的研究發現這兩群雄性在脂肪累積(可以看作是能量儲存方式的代表性指標)上的策略很不一樣(von Kuerthy et al., 2015)。基本上侏儒魚是最不保存脂肪的,這可能跟他最不需要利用脂肪去跟其他雄性打架有關,而且他要維持高機動性的小體型,也比較難做多餘的儲存。而尚未性成熟的雄性,跟 sneaker 雄性的體脂肪比例較高,可能跟他們要把自己預備好,準備在發育成 nest male 時要跟其他雄性打架有關。相較之下,nest male 的脂肪儲存量又變低了,這可能跟作為 nest male要花不少能量在競爭和繁殖上有關。

上面說的都是從型態甚至到遺傳上都有差異的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也就是同一個雄性,要嘛他現在是 alpha male,不然他就是 sneaker/dwarf,很難在短時間內換來換去。但事實上也有單純只在行為上“偶爾”有差異的繁殖策略,也就是同一個雄性,有可能今天或現在採用策略 A,但明天或等等就改成採用策略 B。最好的例子大概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物種中會出現的外遇行為(extra-pair mating)了,在一夫一妻制的物種中,偶爾會有些個體會和其他非配偶的異性交配,像這樣的外遇行為在雀行目鳥類很常見(76%, Brouwer & Griffith, 2019),在哺乳類和其他類群動物中偶爾也會有(Barelli et al., 2013; Rueger et al., 2019)。不過外遇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我最近會發表一篇外遇相關的回顧型文章,到時候再一併來介紹吧~





Barelli, C., Matsudaira, K., Wolf, T., Roos, C., Heistermann, M., Hodges, K., Ishida, T., Malaivijitnond, S., & Reichard, U. H. (2013). Extra-pair paternity confirmed in wild white-handed gibb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75(12), 1185–1195. https://doi.org/10.1002/ajp.22180
Brouwer, L., & Griffith, S. C. (2019). Extra‐pair paternity in birds. Molecular Ecology28(22), 4864–4882. https://doi.org/10.1111/mec.15259
Miller (2015). Big Battles, Big Gonads: The Crazy World of the Bluegill Spawn. https://blog.nature.org/science/2015/10/14/big-battles-big-gonads-crazy-bluegill-spawn-fish-fishing
Neff, B. D., & Svensson, E. I. (2013). Polyandry and alternative mating tactic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368(1613). https://doi.org/1208
Rueger, T., Harrison, H. B., Gardiner, N. M., Berumen, M. L., & Jones, G. P. (2019). Extra-pair mating in a socially monogamous and paternal mouth-brooding cardinalfish. Molecular Ecology28(10), 2625–2635. https://doi.org/10.1111/mec.15103
von Kuerthy, C., Tschirren, L., & Taborsky, M. (2015). Alternative reproductive tactics in snail shell-brooding cichlids diverge in energy reserve allocation. Ecology and Evolution5(10), 2060–2069. https://doi.org/10.1002/ece3.1495

Wednesday 5 February 2020

Biological Sciences Graduate Congress國際研究生研討會心得

廖宗緯 (LIAO, Tsung-Wei)

6th Feb, 2020




去年 12 月下旬參加馬來亞大學主辦的 2019  24 屆生物科學研究生研討會 (Biological Sciences Graduate Congress, BSGC),透過與來自各國的學者及研究生交流,增加自己的國際視野。也能夠讓自己增加人生的歷練,對於自己的研究主題有更多元化的想法。並透過參與研討會,了解自己在科學知識上的不足及國際化語言的應用能力。

2019  12  17 日早上從台灣出發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這是我第一次拜訪馬來西亞,也是第一次參與非台灣的研討會。雖然之前有參加研討會並也有貼海報的經驗,但因為沒有使用過全英語的報告,所以在出國參與研討會前就對於此行的報告有點緊張。但是出發行前也和指導教授許祐薰老師討論過許多次海報內容及預期被詢問的問題,所以就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出發前往研討會。到達馬來西亞後我們首先搭乘當地的計程車前往第一天晚上下榻的飯店,一路上領隊教授和我們解說馬來西亞當地的經濟、人口組成、社會結構、氣候、宗教信仰……等等,讓我們能更快的了解當地的環境。

隔天一早我們就搭車前往 UPM (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 進行參訪,迎接我們的是 UPM 的阿里教授,教授非常熱情且對研究有著很高的熱忱,儘管已經退休了,但仍然持續在 UPM 進行研究。教授一開始帶著我們參觀 UPM 的 SCIENCE PARK,裡面有許多的實驗室,他們所做的實驗大多都會與馬來西亞當地的農業及經濟作物相關,因此在實驗結束後也會製造出相關的產品並且上市販售,最後實驗室透過販售商品獲得部分研究經費。看到這樣的經濟模式讓我對於在台灣做實驗與生產產品的關係有了反思,也覺得台灣在科學學術與應用上的關係可以更緊密一些。參觀完 SCIENCE PARK 後緊接著參觀UPM的生物科學相關科系的實驗室,並在中午時透過一個餐會讓我們與他們當地的學生進行交流,恰巧遇到一位研究蝦類與益生菌關係的馬來西亞華僑曾同學,他與我們分享之前來台灣當交換生的經驗,也談到很喜歡台灣的食物與文化。曾同學並介紹其他 UPM 的學生讓我們認識,並與他們進行了交流,互相討論目前的實驗題目,並稍微介紹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較為可惜的是 UPM 研究演化相關或昆蟲領域的教授或學生似乎較少,但大家透過交流也會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研究領域,增進彼此的研究靈感。


位在UPMSCIENCE PARK


接著 12 19 日就是馬來亞大學主辦的 BSGC 開幕日,我們一早就集合前往會場,一到會場立刻去貼上海報,並且同時看了其他報告者的海報,也看到其他有興趣的題目。隨著接近開幕時間現場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也在享用完早餐後盡早就座,在主持人的開幕宣言下展開這次的研討會。一開場是由馬來亞大學的教授上台演講,演講主題是關於大數據分析與人體疾病相關,演講後就進行各個組別的口頭報告。透過聆聽各國研究生的口頭報告,讓我對於自己的實驗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這些想法讓我想重新思考自己實驗設計和架構是否有問題,以及目前規劃的分生實驗方法是否最合適,或者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能更加適用於實驗的分生部分。

午餐過後是海報報告的時間,第一個來觀看海報的是一位碩士生,就這樣我開始解說我的實驗背景、架構、材料、假說、預期結果,透過一次又一次反覆的解說我開始越來越不怯場,也透過與教授及各國研究生的分享交流,讓我獲得許多資訊,想法及問題,並一一記錄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馬來亞大學的工作人員,她同時也是馬來亞大學的碩士生,她正做研究的題目和我的研究題目有些許相似,都是想使用族群遺傳或是族群基因體學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因此她和我分享了她所使用的方法,並且討論了我的研究,包含實驗方法和統計等,也很熱心地提供她現在正在使用的軟體,並告訴我要如何取得這些軟體,讓我能更有效率地找尋合適的軟體及統計方法。



研討會第二天的晚宴也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各國的學生都精心準備一段表演,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學生所帶來的傳統服飾及舞蹈。晚宴的最後進行兩天研討會下來的頒獎典禮,最後成功大學拿下三張獎狀,一張口頭報告及兩張海報報告的獎狀,看到一起參與研討會的學長姊都獲獎,更加激發我努力學習和研究的動力。



非常感謝生命科學系和許祐薰老師提供機會並支持我參與此次研討會,我獲益良多,在許多方面都影響了我的想法,期許之後學校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我們參與國際研討會,並期許自己未來不論研究或是各方面都能夠更加進步,也鼓勵自己和實驗室學弟妹有機會要多去嘗試。

享用海鮮大餐

想讀研究所的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實驗室?




你的夢想只是你想像中的樣子
那要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追逐這個夢呢?
很簡單,先從這個夢想的小版本開始實踐起
從過程中你就能體會這個夢想的真實樣貌,以及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了

昨天下午花了點時間跟一位大學部學生講這概念。學生說他碩班想去成大以外的學校唸研究所,但又不確定能否考得上,所以要等推甄上或考上後,再去想要跟哪位老師,然後再去找老師談話。
我說,這樣不是很冒險嗎?你對那個學校的校風,對那個系所的氛圍,對該系的老師研究範疇完全不瞭解,僅憑著單薄的印象,甚至是網路上微薄的資訊就決定投注時間準備推甄和考試,那萬一考進去後,發現沒有想跟的老師怎麼辦?隨便選一個人當指導老師的話,就不意外很多人到碩一下或碩二上才覺得很不適應想換指導老師啊,這當中還很多人發現系上沒有其他適合的老師能換,又沒決心休學,最終用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把碩班念完,拿了一紙用多年青春換來,只有苦澀卻沒有成就感的畢業證書和一本自己也看不懂在幹嘛的論文,何必咧?
學生又問我,若是在推甄上或考上前就找老師,那老師不會認為說,你又不一定進得來我們的研究所,幹嘛浪費我的時間跟你面談?
關於這問題,每個老師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樣,所以我無法幫別的老師回答。就我自己而言,因為我是做基礎科學研究的,不像產學研究一樣,有很多實作題目,學生就算入門後發現興趣不大,但至少有一個“把成品做出來”的明確目標可以努力。反之,在我做的基礎科學研究,需要很多的邏輯思辨,也需要花很多心力去規劃如何去一一檢測各個假說,這過程中可能很多努力都會在嘗試後發現路斷了,做白工,也可能會發現假說是永遠測不完的,所以沒有明確的終點線在前方。也因此,我想找的是可以和我建立良好溝通的學生,這很需要花時間培養默契。此外,我也需要花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掘邏輯上的空缺,並思考如何填補空缺的能力,這樣的培養過程很花時間心力,你越早來找我,我們就能越早開始這樣的培訓過程。所以對我來說,並沒有所謂大學就來進實驗室,是“太早”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找一位指導老師念研究所,不管是碩班還是博班,其實是比找一個人交往還要更慎重的事情。談戀愛交往,你可以今天告白牽手,回家想想不妥後,隔天或下個月提出分手。當然找指導老師,理論上也能這樣,但多少人能做到?多數人在發現不合後,都還是會拖上半年一年的吧?所以你這賣身契一簽下去就要好幾年,怎麼可以不慎重!
因為碩班博班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你要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研究,還有適不適合跟著某個特定的老師做研究?在時間空間經濟許可的情況下,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提前開始試水溫,從及早聯繫老師開始(記得要寄信先約時間!)。從和老師以及和實驗室成員面談,開始去實際觀察體驗這樣的氛圍和溝通方式適不適合自己。若是第一關過了,那看能否做個小專題。透過實際演練,來觀察這個老師的指導方式適不適合自己,實驗室內的互動,對自己的研究有沒有實質上或思考上的幫助,這些無論對於學生或指導老師,都是有助於判斷雙方適不適合一起走過碩班或博班的研究歷程的依據。
最後,我想特別跟生態演化領域的學生說,透過這幾年的觀察,我發現不同國立大學的碩班畢業證書在找工作上差異不大,但能否跟到一個能培養你能力的老師,無論是思考上,處理事情能力上,或實驗技術上的,才是最終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比較大影響的事情。所以,選碩班時,別再盲目追逐校名了。想做研究的話,找一個和你合得來的老師,把你的腦力心力花在你真正感興趣的研究問題上,把大學四年累積下來的知識能量用在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吧!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Oct 31, 2018 by Echo YH Hsu

成大生科系演化生態學實驗室 (許祐薰老師) 徵求宜蘭水鳥調查志工數名 Opportunity to volunteer in shorebird survey in Yilan!

團隊中的印度籍博班生 Shalini Jain 是個對水鳥研究有著多年經驗和高度熱忱的學生,但她上週開始在宜蘭的水鳥調查遇到了哪些障礙? 1. 鳥太害羞很難找 2. 語言障礙 3. 下雨太多天,壓縮能做調查的時間 4. 以上皆是 答案是: 4,以上皆是! 因...